書中,達西彆扭而態度倨傲地向伊莉莎白傾訴戀慕之情,但伊莉莎白斷然回絕,並明表自己對達西是如何深惡痛絕。原先自信滿滿的達西錯愕萬分,喪志離去。不久之後,達西交給伊莉莎白一封長信,為了平反伊莉莎白的種種誤會,不得不透露那些不願為外人知的事。對達西而言,既然伊莉莎白對傲慢的達西已有如此偏見,而這些說詞又與伊莉莎白信賴之人的說法相衝突,自不可能被伊莉莎白採信,於是達西在信中最後一段寫到:
妳可能會覺得奇怪,為什麼昨晚我不把一切情形全部告訴妳呢?因為當時我的情緒激動,不能自己,一時不知哪些可說哪些不能說,也不知從何說起。信中陳述的一切是否屬實,我可以請費茲威廉上校證明。他是我家近親,又是忠誠摯友,還是先父遺囑執行之一,對於一切細節都瞭若指掌。假如妳因為厭惡而認為我的話一文不值,相信妳不會因為同樣理由不信任我的表兄。我努力找機會將這封信一大清早交到妳手裡,為的是讓妳可以找他談談。言盡於此,我只想說一句話:願上帝祝福妳。
費茲威廉‧達西
伊莉莎白初閱此信,只覺達西自是想自圓其說,卻顯得欲蓋彌彰。尤其達西對伊莉莎白家庭的負面意見更讓伊莉莎白發怒,而且字裡行間桀敖不馴,絲毫不認為自己有任何過失,更是令伊莉莎白無法滿意。接著讀到韋克翰的部分,其中描述與韋克翰自己所說的身世經歷極為相似,伊莉莎白不禁驚訝而感到恐懼,直想證明達西所說都是謊言。而在遺囑方面,達西而韋克翰的說法大相逕庭,達西痛斥韋克翰奢持揮霍、放蕩荒淫。對伊莉莎白而言,更震驚的是自己無法提出任何反證。伊莉莎白回想起來,才發現自己對韋克翰的真實品格並沒有任何可靠的資訊來源,也沒有試圖探究過,其實只是因為他的音容笑貌與儀表風度,便讓人一眼認定他有崇高的美德。
伊莉莎白竭力回想一、兩件事足以證明他正直誠實、善良仁慈,但實在想不出任何高貴的優良品行,有的只是韋克翰風流瀟灑的優雅談吐與社交手腕,她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具體的優點。信中最後更說可以去找費茲威廉上校求證,她幾乎已打算要去找費茲威廉,但一想到達西如果沒這把握也絕不會這樣建議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隨後,伊莉莎白想起,韋克翰之前與自己的一些談話確實顯得唐突冒昧,怎麼自己卻疏忽了?他當時不斷自我誇讚,也實在有失體統,而且事後顯示他言行不一。更甚者,他還大肆詆毀達西的為人,弄得人盡皆知,但他又保證自己非常尊敬達西的父親,永遠不會揭露他兒子的不是。現在看來,關於韋克翰的事,前後真是天壤之別。而達西態度傲慢令人厭惡,但自相識以來,卻從未看過他品行不端,尤其近來也發現其實親友都很尊重器重他,連韋克翰也承認他是好兄長。如果達西真如韋克翰所指責的那般,那這些傷天害理的行徑如何能瞞過天下人耳目?如果他罪大惡極,又如何能與和藹可親的好人賓利結為密友?
伊莉莎白愈想愈難以理解,愈想愈無地自容,不論想到達西還是想到韋克翰,在在證明他過去愚昧盲目,對人心存偏見且不近情理。她大聲責罵自己:「我多麼卑鄙!我一向自認精明敏銳有識人之明,並以此自豪!還一向看不起姊姊寬宏大量的胸襟!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,對每個人總是妄加猜測無故懷疑,是我自取其辱活該丟人現眼!即使身陷情網,也不該盲目偏心到這種地步。我的愚昧並非戀愛所致,而是被虛榮心所惑。認識他們之初,一個喜歡我,便高興滿意;一個怠慢我,便生氣厭惡,因此形成我的偏見和無知,碰到與他們有關的事情,我就喪失理智無法明辨是非,直到現在才算真正瞭解自己。」
以上有許多現象甚至經典到足以作為心理學的教材,撇開那些不談:
1. 伊莉莎白讀了達西的信,起先完全否定達西的平反之辭,這些在內在論的融貫論看來都是相當合理的。在伊莉莎白的信念系統裡,早已對達西存有諸多負面看法,尤其達西現在的說詞又與伊莉莎白信賴的人的說法衝突,將否定達西說詞的信念加進伊莉莎白的信念系統裡,自是大為融貫的,意思是整體而言自己的各個信念會更加相互支持。
(信念的意思就是你所相信的事,例如小明相信「明天會下雨」,則「明天會下雨」就是小明的信念。而信念系統就是把你所有相信的事所收集起來的整體。)
(信念的意思就是你所相信的事,例如小明相信「明天會下雨」,則「明天會下雨」就是小明的信念。而信念系統就是把你所有相信的事所收集起來的整體。)
2. 達西於信尾提供伊莉莎白一個求證手段,這點相當重要。因為達西也知道自己這些說詞不會被厭惡自己的伊莉莎白採信,甚至,以伊莉莎白所握有的資訊來說,伊莉莎白會這樣判斷也是合理的。儘管達西知道事實真相,但伊莉莎白並不知道,達西也不能透過單純告知而讓伊莉莎白知道事實真相,因為「有好理由支持」是知識的必要條件。你如果隨意相信一個人的片面之詞,那不叫作有好理由支持。考慮了伊莉莎白的信念系統與知識狀態,達西提供伊莉莎白一個良好的證成手段,也就是根據費茲威廉上校的證詞。由於費茲威廉為人正直可靠,而且伊莉莎白也知道這件事(這點非常重要),達西也知道伊莉莎白知道這件事。從融貫論看來,伊莉莎白向費茲威廉求證後而相信達西說詞是合理的(儘管有許多信念須要修改)。從可靠論看來,伊莉莎白以如此的證詞作為形成信念來源也是可靠的,意思是取得信念的方式有高機率可以捕捉到事實真相。
達西這個作法稀鬆平常,但很多人仍不明此理。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人們爭論時,只是反覆像壞掉的唱盤一樣,強調自己知道的事實。儘管他是知道真相沒錯,但對方不知道,也不相信。這時只有不斷重覆自己知道的真相其實是不恰當的,因為你不該期待對方因此便相信你的說詞,對方其實也不應該這麼輕易就相信你的說詞。如果對方隨意相信你的說詞,那甚至是不理性的。因此在爭論時,應該揣摩對方所握有的資訊、信念系統、知識狀態,並且嘗試找出他可以有的證成手段,提供給對方,正如達西所做的這般,這些是相當基本、重要的。
達西這個作法稀鬆平常,但很多人仍不明此理。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人們爭論時,只是反覆像壞掉的唱盤一樣,強調自己知道的事實。儘管他是知道真相沒錯,但對方不知道,也不相信。這時只有不斷重覆自己知道的真相其實是不恰當的,因為你不該期待對方因此便相信你的說詞,對方其實也不應該這麼輕易就相信你的說詞。如果對方隨意相信你的說詞,那甚至是不理性的。因此在爭論時,應該揣摩對方所握有的資訊、信念系統、知識狀態,並且嘗試找出他可以有的證成手段,提供給對方,正如達西所做的這般,這些是相當基本、重要的。
3. 而伊莉莎白的思慮又更高一階了,她明白達西是顧及自己的知態情況來量身訂做一個證成的手段,並且她評估,達西要是沒有把握是不敢這麼做的。比起達西故意說謊,達西的說詞屬實遠為可信得多,因而即便伊莉莎白並沒有真的向費茲威廉上校求證,她也已經有好理由相信達西的說詞了。
4. 伊莉莎白那一連串的思慮過程都有大量融貫論可以應用之處,這些便不多談。而到了最後,伊莉莎白的信念系統已有了不小的改變,並且,伊莉莎白羞恥得無地自容,大為自責。這並不是因為她相信了許多錯的事,而是她對自己下判斷、形成信念的方式感到羞恥、不滿。她自認精明聰智,並引以為傲,實卻只是順從自己的性情喜惡與虛榮,把理性擱置一旁。信念真假與否並不可恥,因為那經常不是我們有能力掌握的;牛頓物理學稱霸如此之久,仰仗於此的科技又是如此成功,實在很難想到竟然會有出錯的一天。真正重要,也是我們能掌握的,是究竟如何判斷、認知才能算是恰當、理性的,這也是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價值之一。近來知識論的大熱門──德性知識論,便在這方面多所建樹。
延伸閱讀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